影院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客家祖地听红色故事 赤军病院看口号漫画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0:12 点击次数:102
海峡网9月1日讯(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王挺 曾群峰)31日下昼影院,“而今迈步从新越——长征路上学党史”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采访调研团前去宁化县石壁镇,走访石壁客家祖地和陈塘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群。
家庭乱伦“客家东谈主摇篮”里的红色故事
何为客家?身处异乡方为客。客家是汉族的支系,西晋末年以来,大皆华夏汉民,亦然客家东谈主的先人,为了避让天灾东谈主祸,万里迁移来到南边这片地盘生息拓殖,并以此为新的来源,播衍四方,史称“衣冠南渡”。关于南边当地东谈主来说,他们是来作客的东谈主,是客居外乡的外来者,是以称之为“客家”。
采访调研团来到石壁客家祖地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据先容,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是举世公认的客家祖地,客家后裔遍布100多个国度和地区,达1亿多东谈主。自1995年起,石壁村的石壁客家公祠每年皆举办一次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,诱导了世界各地客家东谈主前来寻根谒祖,而“石壁客家祭祖习俗”已于2011年列入国度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教练员先容客家先民浮雕群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走过客家史诗长路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谈路两侧的姓氏追溯碑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踏上石壁客家祖地,最初映入眼帘的是世界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将军亲笔题书的“客家祖地”4个大字。穿过日月池、客家先民浮雕群,走过客家史诗长路,谈路两侧成立着上百个姓氏追溯碑,郑重而庄重。跨过溯源桥,踱步祭祀广场,周围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,一砖一瓦仿佛皆诉说着客家文化代代相传的故事。
祭祀广场两侧屹立着16根文化柱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八德堂内,共和国少将张雍耿的侄子张伙金评释张雍耿“一筐鲜枣走上立异路”的故事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在写满客家家训、客家成语、客家故事和客家东谈主物的八德堂内,宁化石壁东谈主、共和国少将张雍耿的侄子张伙金向记者评释了张雍耿“一筐鲜枣走上立异路”的故事:“1929年秋天,我的大伯张雍耿奴隶着家中长者作念商业,他挑了一筐鲜枣两三天皆没卖出去,便思着将卖不掉的鲜枣送给赤军吃。不顾赤军战士们的不容,张雍耿扔下鲜枣筐就走,没思到了傍晚,赤军主座亲身找到他奉上买枣钱。‘不拿群众一草一木’的赤军气魄让张雍耿深受感动,尔后就加入了赤部队列。”
赤军病院墙上的“讲卫生”漫画
闭幕了客家祖地的走访,采访调研团一排又来到陈塘村,这里有着福建省咫尺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大、红色古迹最为丰富的赤军后方病院原址之一——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群。它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元,入选世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,并于2023年被评为三明市立异老区高质料发展示范区四星级现场训诫基地,获批国度3A级旅游景区。
陈塘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石碑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病院原址门口的“赤军井”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据了解,总共这个词陈塘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群由“三部两园一场一岗”构成,包括入院部原址、行政贬责原址、后勤部原址、追溯园、百草园以及操练场、巡查岗,本次采访团走访地位于入院部原址,也叫惠日堂,为客家古民居考订而来。
石壁镇文化站站长张河斌先容陈塘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群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采访调研团走投入院部原址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1933年春,红全军团与红九军团并出武夷山,直逼福建中西部,原设于江西瑞金的赤军第四病院随军进驻石壁陈塘村,自此成为了中央苏区宁化境内的后方病院,主要收治东南阵线、东方军入闽拓荒、第五次反“会剿”战斗中的伤病员。
入院部原址内的医用器械文物展示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手术室场景再现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“宁化为中国立异战斗孝敬了雄壮的东谈主员和物资,尽头是在红色医疗方面,其时全县20多家赤军病院发达了蹙迫作用,陈塘赤军第四病院等于其中规模最大的赤军病院之一。”石壁镇文化站站长张河斌先容说,昔日之是以能成就这么规模的赤军病院,最初因为宁化县算作“中央苏区全红县”的踏实和安全,其次陈塘村背靠闽赣接壤的武夷山脉,有着能快速计谋搬动的地舆位置,另外此地还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,这在其时被国民党闭塞物资的配景下十分关节。
张河斌先容墙上的赤军口号(为保护原口号,当今在口号正面作念了保护套,下同)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画在入院部墙上的赤军口号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参不雅了入院部原址的手术室和医疗器械等文物后,记者在张河斌的率领下,看到了陈塘赤军第四病院原址群中最特点之处:保存齐备的20多条赤军口号。这些绘画在病院墙上的口号本质除了扩大赤军、打土豪、分郊野、八小时使命制以及北上抗日除外,还有13幅带有漫画的医疗卫生口号。
带有漫画的医疗卫生口号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带有漫画的医疗卫生口号,在入院部共有13幅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“每天沦落,形体愈好!常沦落,伤快好!个东谈主卫生要讲到!健康形体,防敌会剿!” “频繁暴晒被毯,不会生跳蚤,不会生疥疮”“理发一月至少要三次”……无邪好奇景仰好奇景仰的漫画神色,让东谈主对赤军医护员们的宣传创意赞口连续。张河斌告诉记者,昔日赤军的生计条目清贫,医疗器用和药物也十分匮乏,关于传染病主要以驻扎为主,是以保抓个东谈主卫生格外蹙迫,这些漫画在全省赤军壁画中亦然十分苦处的。
入院部原址门前荷花满塘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陈塘村村谈旁的“赤军口号”。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
“近几年慕名而至的搭客格外多,包括来此开展党性培育、红色培育的学生老诚和党员干部。咱们村在红色培育基地的基础上再蔓延,探索农文旅交融发展,发掘了赤军餐等配套事业。下一步影院,咱们将拓展更多的配套事业和活动,如手工擂茶体验等,为搭客带来更好的体验,带动村民增产增收。”石壁镇陈塘村村秘书张燕彬暗意。